Search

曹尼〈地下書室〉
   ──讀台北溫羅汀街區
  
水城有續讀的細流...

  • Share this:

曹尼〈地下書室〉
   ──讀台北溫羅汀街區
  
水城有續讀的細流
枝開葉廣
每當陽光斜走街巷
校園青草顫動
我警覺到滴水聲
在體內穿石
 
獨步走下樓的縫隙
隱隱文字滲漏
沿途海報層疊
宛如史前洞窟壁畫
每踏降一階
文明隨著上升
 
意識伏流在此溶蝕
櫥櫃橫列
知識積成鐘乳石
盲眼小句讀
平桌上浮游繁殖
追獵朗讀聲
錯過了唱詩的蝙蝠
你如何界定角落
無畏濕氣八方襲來
 
水城過於燥熱
一度使我們乾涸
上方高樓人潮移動
迴聲侵入冊室
我仍默默低頭
眼神拂過不安的夜
以夢遊者姿態
尋找光源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曹尼(#曹志田) 創作
#HN 手寫
#明怡 朗讀,Instagram:isalife9
#蔡牧希 詮釋,Instagram:mushimushitsai
#李蕪 附記
  
※聆聽明怡溫柔似水的嗓音朗讀,請至:https://youtu.be/igOcvgCMXIo
  
※本篇刊於聯合副刊(2018年8月2日),曹尼甫以詩集《#小遷徙》獲今年(第四屆)周夢蝶詩獎,詩獎粉專 周夢蝶詩獎學會,詩集後由 聯合文學 出版(2020年8月)。

※並向大家推薦曹尼上一本詩集《#越牆者》(斑馬線文庫,2016年10月)。
  
※特約撰稿人 牧希 詮釋
  
台北「溫羅汀」街區,指的是溫州街、羅斯福路以及汀州路交織的街口,此處為華文世界獨立書店密度最高的據點。詩人所說的「讀」,不僅涵蓋書本文字的解讀,也是文化街區的走讀。
  
「水城有續讀的細流」,展現了文字命脈的流淌,由一個個讀者延續。溫羅汀的街區底下,原為瑠公圳的遺跡。瑠公圳是位於臺北的灌溉水圳系統,為清朝乾隆年間由墾戶郭錫瑠(瑠公)興建,如今已在台大校區復育。重新流動的水脈,如開展的枝葉一般,隨著陽光一同進入詩人的生息之中。
  
溫羅汀的巷弄裡,拐個彎就能遇見書店。詩人造訪書店,樓梯間張貼著各種文藝活動的海報與宣傳,堆疊的日期,都是一部編年史的展演。詩人巧妙地比喻「宛如史前洞窟壁畫 每踏降一階 文明隨著上升」,將地下書室的幽暗,襯以聞名的光芒,如舉燭前行,是一場以文字開啟的探險之旅。
  
在地下書室裡,「意識伏流在此溶蝕」,無論是書櫃上陳列的、平台上擺放的,每一本都是歲月與才華的交響,詩人沉浸在知識的洞窟裡,遂無懼於地底的陰濕與未知的恍恍威脅。
  
地表上現實的種種逼仄,看似光明,卻比地底更為不堪。於是詩人有言:「水城過於燥熱 一度使我們乾涸」,當俗世的喧囂侵擾文脈的清音,詩人仍然選擇固守夢遊者的崗位,在似夢如幻的地底,循著地底伏流的聲息,聽見自己的心音,憑著與文字的脈動,尋找光源,繼續文明的探險。
  
※小編李蕪 附記(與詩作僅有間接關聯)
  
今晚分享曹尼〈地下書室〉,與溫羅汀街區相關,藉此想聊個幾句(好像不只幾句……)。
  
五月底時敦南誠品關店,書店的宣傳活動,新聞媒體的報導,網路社群上群眾爭相轉載、討論,形成關店前的一波熱潮。小編身為「偽文中」(偽文藝中年人),也去做最後的巡禮。
  
不過對於我個人而言,「溫羅汀」的書店、二手書店,是更為重要的精神源泉。一方面是手頭不寬裕,對於我們這種不剁手就會一直買書的“精神病患”,在溫羅汀的書店比較後購書,可省下不少開銷──尤其早期誠品還是原價售書的時代﹝按﹞──而且在溫羅汀多晃晃,撿到寶的機率更高。
  
現在的實體書店生存頗為不易,獨立書店尤是;大家如果有閒情逸致,可多在書店留連,在獲得精神糧食之餘,以新台幣讓書“下架”,也是給書店經營者一些實質上的鼓勵。
  
﹝按﹞那時的誠品書籍原價出售,背後也有它的原因,例如營運成本,給作家的版稅不同等,小編也一知半解,故不多談。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我們致力於以多種樣態推廣文學創作的美好。 洽談合作請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